首页 - 外汇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元太弱也非好事 人民币迎“非对称性贬值”

来源:凤凰网 2016-05-06 16:48: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社科院专家张明将这一策略称为:非对称性贬值。

在新兴货币市场热烈欢迎美元今年来的弱势之时,人民币则出现了对美元相对稳定且对一篮子货币走软的相对背离走势。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开始推测中国央行的新汇率意图,社科院专家张明将这一策略称为:非对称性贬值。

年初至今,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下跌约4.3%, 而对美元仅贬约0.14%。这种背离走势在三月中旬开始加剧。这种走势透露出来的讯息与去年底中国央行刚推出一篮子汇率指数时的表态不符,令一些市场人士费解。当时央行称未来人民币汇率会在更大程度上参考该篮子汇率,维护人民币对一篮子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兑美元和一篮子走势背离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和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万钊均认为,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存在高估,中国仍然存在出口乏力和资本外流压力,中国央行当前不愿意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而更倾向让美元兑多国货币贬值带来的压力通过人民币一篮子汇率指数缓冲。

“归根结底,央行当前之所以不愿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显著升值,原因是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但没有低估,反而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显著升值,这非但不能纠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扭曲,反而可能放大扭曲,” 张明在发送给彭博的文章中称。

“在短期内,央行可能继续采用这种‘非对称贬值’新模式,” 张明说。在此模式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出现两个特征:第一,当美元指数走强时,人民币会选择盯住CFETS篮子,而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第二,当美元指数走弱时,人民币会选择基本盯住美元,或对美元微升,而让人民币兑CFETS篮子贬值。

被动升值

主要负责宏观、利率和汇率研究分析的万钊在其专栏文章中称,近月美元指数大幅下挫带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被动升值”或存在一个顶部,现在看来这个顶部在6.46.截至北京时间周五15:08分,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5032,离岸汇率报6.5177.

“中央相关部门屡次强调外贸形势仍然严峻,此时基本面需要一个相对弱势的人民币来促进出口,政策层并不希望看到一个被动升值过高的人民币,” 他写道。“当前人民币仍然存在贬值压力,在市场机构看来,当人民币被动升值过高时,市场的购汇压力就会增强,相应的就把人民币砸贬。”

那么中国央行在11月末为什么要推出所谓CFETS一篮子汇率指数,呼吁市场在看人民币汇率时,不要只盯住美元,而应更多地参考包括13个币种的货币篮子?

对此,张明的答案是:中国央行当时推出这个指数,除了意在稳定市场预期,在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货币篮子之际推动汇率市场化外,也是因为对美元的走势出现了误判。当时央行没有料到美联储会放慢加息步伐,美元会出现对多国货币大幅贬值。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5%。

“央行之所以推出这一指数,是预期在未来几年内,央行判断美元指数走强仍是大概率事件。而在美元走强背景下,人民币盯住CFETS篮子汇率,就意味着人民币将会兑美元显著贬值。这一贬值,有助于纠正过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存在的高估,” 张明写道。

目前看,美元的再度走强也并非远景。5月以来,美联储6月加息的预期再起,美元指数录得逾两月最大的连续三天涨幅。本周,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Dennis Lockhart称6月升息“是个实际的选项”,而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John Williams说,假使美国经济仍保持在正轨上,他会支持在下个月的会议上加息。市场将高度关注定于今晚公布的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字。

权宜之计

张明称,目前来看“非对称贬值”模式符合中国国情,“通过这种非对称贬值新模式,央行可以渐进地释放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而不至于引起较大的震荡。”

但他补充道,这种非对称性贬值只是“短期权宜之计”,并不能替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后续改革。新模式能否持续下去,也取决于未来美元指数的走势。

“如果未来美元指数继续走软,那么人民币兑CFETS篮子继续贬值,就可能引发外界的反弹。而如果未来美元指数触底反弹并持续走强,那么央行就可以比较舒服地盯住CFETS篮子了,” 他说。

华侨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谢栋铭则推测,近期人民币的走势显示中国可能倾向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保持弱势,这一策略在美元走贬时可以顺势令人民币加权汇率走弱辅助经济复苏,但万一美元在全球市场重拾涨势,若继续维持一篮子继续走软,人民币兑美元可能需要更大幅度的贬值,由此市场风险上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