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美元兑人民币几乎疯狂下跌,屡创新低。同时,其他主要外币对人民币汇率也走出了振荡下跌的趋势,其中以日元兑人民币下跌幅度为最大,这很大程度上是日元对美元贬值的结果,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跌幅次之,则是欧元兑美元升值的结果,这也反映出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之猛烈。
近期,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比较多。中国8月份的贸易顺差,刺激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国家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再次刺激市场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8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成果初步显现,升息可能性下降,而且由于升息可能进一步导致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的涌入,所以升息的可行性也进一步弱化。
美联储在9月20日再次宣布暂停加息,使得由利率平价条件决定的远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9月中旬在新加坡召开了G7财长会议,呼吁中国应增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灵活性,给予人民币一定的压力。
当然,此间也不乏人民币的释压因素。9月28日,美两参议员Charles Schumer和Lindsey Graham表示,不再推动美国国会在今年通过有关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议案,以及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时表示不寻求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9月末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所回升。
下一阶段,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仍将主要是贸易因素和利差因素。
贸易方面,如果贸易顺差又创新高或者维持高位的话,将会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由于中国政府对汇率制度改革态度积极,使得因汇率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而美国目前市场预测美联储将不会继续加息,明年甚至会减息。因此估计短期内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利差将会稳定在现在的水平。
政策方面,基本上中国央行仍不愿人民币快速升值,仍会通过一些市场化的手段调控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此外,由于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难以扭转。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将会在逐步加大的双向波动中逐步小幅升值,不会出现持续快速升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