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仍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但从短期外债与外债余额之比来看,这一比例已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位人士昨日透露。
他介绍,从国际经验来看,短期外债占比在20%-25%之间属于比较安全的范围。“但是从实际形势来看,中国的短期外债占比已经是国际安全水平的两倍有余。”
据统计,近几年短期外债增速高于总外债增速成为一种常态。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2810.45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增长13.56%。与此同时,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561.43亿美元,增长26.73%。短期外债占比从2001年以来就呈现加速上涨趋势,2000年末为9%,2001年末为35%,去年末则升至55.68%。
该外汇局人士认为,从国家外汇储备的支付能力来看,现在国家外汇储备是8000多亿美元,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短期外债的余额,从这方面来讲国家总体上是不存在偿债风险。
“但是对于个别企业来讲,这一比例可能就更高。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引发个别企业的外汇流动性风险,所以我们一直在积极地研究改善对短期外债的管理。”他表示。
外汇局局长胡晓炼日前也曾表示,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对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带来了影响。她透露,在统计监测工作中,将加强对短期外债的监测与管理,将以往游离在外、政策不明的对外举债纳入监测当中。
相关专家分析,贸易融资是我国外债规模中短债比例不断提高的最重要原因。“部分企业不受约束通过进口延期付款形式进行境外融资,给我国外债管理带来隐患,而以往对贸易信贷的管理尚未到位。”并建议:“监管当局应该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进口延期付款形式进行境外融资的监管。除此之外,还应该平衡中外资企业在借债及结汇方面的政策,减少来自外资企业为获得政策优惠大量对外短期借款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