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高朋满座”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2006年中国金融改革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剧烈程度,将会明显得多、剧烈得多。
巴曙松表示,变革的加剧将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国内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会在遵循世贸条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调整。2006年金融业在开放和保护平衡上会继续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其次是在金融业入世保护期的终止日之前,中国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银行业将大量减少信贷投放,转向更为健康的货币市场运营。对于达不到资本充足率8%的中小银行,尽管其资产份额占市场的30%或者更多,会有非常剧烈的重组和市场退出的行为。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及存款利率的下浮,这也意味着伴随信贷的高速增长成为过去时,银行业必须要转向零售市场、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必然带来金融市场重新洗牌的效果,这在2006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最后是直接融资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结构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分散性、选择性和灵活性,银行体系承担着经济波动最终的成本。如果直接融资,特别是支持创新的直接融资没有发展,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就不能够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