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货币专题 - 正文

人民银行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产品工具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旭东 2006-02-20 10:18: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汇率改革后,国内许多外贸企业普遍使用贸易融资和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汇率避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17日发布调查报告称,当前企业避险工具使用规模仍然偏小,建议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产品工具和渠道。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近期对国内10省市323家外向型企业调查显示,如今企业汇率避险意识普遍增强,避险工具的运用有所增加,避险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有所增强。但是企业避险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使用较为普遍的汇率避险方式包括: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工具较为普遍,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也有所增加。

  央行通过调查还发现,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企业明显增多。2005年采用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方式的企业占比从2004年同期的4.2%上升至8.7%,表明这些企业能够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汇兑损失。但从总体来看,使用该种方式的企业占比仍然偏低,说明多数企业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真正通过以质取胜而不是靠低价竞争来扩大出口。

  为完善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方法,央行提出要加快外汇市场建设,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有效渠道,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增加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的渠道。适当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科学定价能力。

  央行建议,商业银行应适应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形势,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尽早推出1年期以上的远期结售汇业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