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府停摆致经济数据丢失,美联储决策陷困境)
汇通财经APP讯——美国史上最长政府停摆于昨夜暂告段落,国会通过的政府拨款法案获快速签署生效,政府职能与正常运作得以恢复。
但关键数据可能面临永久丢失的风险,而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数据无法采集直接导致美联储缺少核心的政策依据,市场也同时降低了对类联储的12月降息的押注。
但本质上美联储获得数据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通货膨胀,维护健康的劳动力市场,最终稳住美国经济基本面,而数据的缺失明显使美联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变得吃力。
同时由于政府两党对其核心诉求争执不下,无法妥协,政府或与未来不久的1月30日重新陷入关门危机。
数据采集停摆:核心指标缺位与永久损失
为期43天的停摆期间,核心经济数据采集全面停滞,关键经济指标发布陷入延迟。
白宫最新表态显示,受停摆冲击,10月就业及通胀数据或永久无法披露。
“所有应发布的经济数据均遭永久性破坏,这让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关键窗口期陷入盲目施策境地,”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谈及美国央行时强调。
市场研判困境:依赖情绪与替代数据
数据真空已为美国经济基本面蒙上浓厚不确定性迷雾,企业决策层与政策制定者均无法精准研判当前经济运行态势。
首席市场策略师卡尔·沙莫塔表示“我们对经济的认知只能更多依赖市场情绪反馈,而非经过验证的硬核数据,”
金融服务机构科尔佩(Corpay)抱怨道,经济学家与市场主体只能依赖信用卡交易流水、卫星遥感数据及行业调研等私营部门替代指标推断经济走势。
关键窗口期:贸易战叠加数据断档
沙莫塔强调,此次数据断档恰逢关键时间节点。美加贸易战引发的深层不确定性持续发酵,关于关税对美国经济的拖累效应——是否显现、如何传导、何时落地——的论战日趋白热化。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称,关税不会诱发通胀,反而将对经济形成支撑,而非造成损害。
但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关税直接推升生产端成本,同时加剧市场不确定性溢价,进而抑制企业投资意愿与招聘活动。
在缺乏清晰可靠数据锚点的背景下,无论是主张经济基本面稳健,还是声称通胀未现上行压力,均无实质性数据予以反驳。
现在对经济的解读堪称宏观经济认知领域的罗夏墨迹测验,“本质而言,这将催生一层可任意解读的不确定性迷雾,堪称宏观经济认知领域的罗夏墨迹测验,”沙莫塔在提及该心理测试时表示——参与者需描述墨迹中所见意象,解读结果因人而异。
典型争议:通胀判断缺乏数据支撑
典型案例便是本周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在财经频道遭遇的犀利追问。
哈塞特称,其判断通胀正逐步向美联储目标水平收敛。之后被问到“可截至9月,通胀已连续五个月环比上行,这一事实如何解释?”
哈塞特对此轻描淡写,并援引1月以来的现有数据为依据,他回应道“若从年初维度观察,数据存在阶段性波动与季节性特征。
但整体而言,通胀表现低于市场预期——原本市场普遍预判将加速上行,实际却未出现这一态势,”。
SGH宏观咨询公司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蒂姆·杜伊在推特转发该言论时直指核心:政府根本无从证实通胀是否已加速。
他在推特中强调“但问题在于……政府停摆期间,相关数据采集工作完全停滞”。
关税滞后效应:未来数月市场波动风险
特朗普首任任期内,其对钢铁、铝产品加征的关税,耗时约八个月才对美国经济形成实质冲击并体现在数据层面。
本届任期内,其关税政策自3月启动至今,恰好度过八个月窗口期。
沙莫塔警示“未来数月,市场可能面临关键节点风险:新数据一经发布便引发剧烈市场震荡,触发更广泛的波动率飙升,或对经济形成负面传导,”。
数据恢复滞后:近24份关键报告延迟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即便仅恢复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发布,也需耗费一定时间。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已有近24份关键经济报告被迫延迟发布,并预警称,随着相关机构全力追赶工作进度,延迟清单仍将持续扩容。
政策迷局:美联储利率决策陷两难
如果认为美国经济有问题,比如之前摩根大通总裁称私人银行出现蟑螂,美国私人部门ADP数据爆冷,挑战者裁员数据创新高等问题存在,那么数据采集的困难等于无法让美国经济按时吃药,如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必然会影响其后续的发展,甚至衍生出重要的危机。
而眼前的问题是美联储下月需就利率政策作出关键决策,当前美联储内部对经济走向分歧显著:部分委员力推进一步降息,另一部分则呼吁保持政策克制,担忧今秋通胀可能再度反弹。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南希·范登豪滕撰文指出“美联储仍深陷数据迷雾,难以精准锚定政策方向,”。
这片数据迷雾将在未来数月持续笼罩美国经济。经济学家、市场主体与政策制定者要等到新年度,才有望通过可靠数据洞察美国经济的真实基本面。
受此影响CME FedWatch 利率工具显示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已经降至五五开,同时如果我们认为按照数据制定政策是有效的,那没有数据支持的政策就可能有害,受此影响美元指数也出现了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