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热点追踪 - 正文

美联储降息理由越来越多,主要基于三个因素

来源:汇通网 作者:梦中有蝶 2024-07-11 14:4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汇通财经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尽早降息的理由越来越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反通胀信心增强 2、劳动力市场出现裂痕 3、实际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上升。

(原标题:美联储降息理由越来越多,主要基于三个因素)

汇通财经APP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尽早降息的理由越来越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反通胀信心增强 2、劳动力市场出现裂痕 3、实际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上升。



1、反通胀信心增强


在通胀方面,虽然人们必须承认6月份的CPI报告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但很明显,朝着2%的目标继续取得进展。上述进展可以从许多指标来判断,不过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描绘了一幅相对积极的图景:

- 5月份的核心CPI同比增幅3.4%,处于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 5月份的“超级核心”CPI(除住房外的核心服务)同比增幅降至4.8%,这是今年以来的首次;
- 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核心PCE同比增幅2.6%,处于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 5月份核心PCE环比增幅0.08%,处于202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 商品通缩继续加深,5月份核心商品CPI的降幅为10多年来最大,而核心服务CPI的同比降幅为3个月来最大。

显然,回到2%的目标没有完成。但与往常一样,人们必须承认,货币政策起作用会有“长期和可变的滞后”,通常在18至24个月之间。因此,现在举措的作用要到2026年中期才能在经济中充分感受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FOMC的指导方针一直是委员会正在寻求通胀向2%目标迈进的“信心”,而不是直接实现它。等到目标实现后再行动,可能会导致显著的通胀超低,因为正常化开始得太晚了。

综合上述数据,人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相信,通胀这头猛兽已被消灭,不过,坚持到夏末等到多几个数据点,不太可能造成太大伤害。政策制定者在确定首次降息时机时宁可谨慎,这也许是很自然的,大多数人对疫情后的“暂时性”通胀灾难仍记忆犹新。

2、劳动力市场出现裂痕


与此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上,裂痕继续出现。

尽管6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20.6万人,超出了预期,但与前两个月的数据相比,该数据的净修正幅度为负11.1万人。总的来说,这三个月的平均就业增长下滑至17.7万,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就业增长与劳动力增幅保持同步所需的22.5万至25万的“平衡”就业增长速度。

如果观察一下家庭调查,也会发现出现类似的脆弱迹象。

现在,尽管上个月的参与率确实上升了0.1%,至62.6%,但失业率也上升到了4.1%,这是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不仅是失业率连续第三个月上升,而且数据还表明,美国经济距离触发所谓的“Sahm规则”仅差0.07%。该规则此前预示着经济衰退的开始(自1970年以来每次都是如此),即当3个月平均失业率比12个月低点高出0.5%时,经济放缓就开始了。

3、实际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上升


第三个支柱在相对的政策立场上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通胀持续消退,通过保持联邦基金利率稳定,当实际(经通胀调整的)联邦基金利率继续走高时,整体政策立场出现机械收紧。

虽然人们可以使用许多指标,也有许多适当的通胀指标,通过它们来贴现联邦基金利率,以获得“实际”的数据,但鲍威尔主席最喜欢的指标是,从联邦基金利率中减去一年期通胀盈亏平衡。使用这样的计算表明,实际联邦基金利率现在再次超过4%,实际上处于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这三大支柱因素一起有助于解释鲍威尔主席最近现身时似乎做出的微妙但重要温和的措辞调整。

在本月初的欧洲央行会议上,鲍威尔指出FOMC现在面临的“双边风险”,同时也指出美国经济似乎回到了“反通胀的道路”。随后,作为半年度“Humphrey Hawkins”证词的一部分,鲍威尔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劳动力市场似乎“完全”恢复了平衡,经济不再“过热”,政策制定者不再“仅仅”关注通胀。

这类言论似乎进一步打开了9月份降息的大门,当然,前提是即将公布的数据继续表现正常。美元OIS曲线目前显示,降息的可能性约为70%,同时预计到年底将有46个基点的降息,12月可能第二次降息。

这样的前景自然会在更大范围内支持风险情绪。政策制定者明确表示愿意并准备在必要时放松政策,而且这种放松可能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施。因此,股市在中期应该会继续上涨,任何下跌都将继续代表买入机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