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周四(3月10日)是否犯了沟通错误?
日内涨势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着德拉基放出以下大招,美国和欧洲股市一度大涨,欧元大跌。
1) 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5个基点至0%,预期为维持在0.05%不变;
2) 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4%,符合预期;
3) 下调隔夜贷款利率5个基点至0.25%,预期为维持在0.3%不变;
4) 扩大QE规模至每月800亿欧元;
5) 将在2016年6月发起新一轮定向再融资计划(TLTRO),期限为4年;
6) 将扩大QE范围,投资级别的非银行公司债券将被纳入资产购买行列。
然而,随后在新闻发布会答问环节上,德拉基看似故意提及他预计没有必要进一步削减利率。
市场走势随即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欧元实现U型反转,自1.10下滑至1.08之后再度回升至1.10上方。股市脱离高位。欧洲债券收益率先抑后扬。
那么这是否正如德拉基所愿?他最后发表这一评论是否是为了满足德国央行中对通胀持乐观预期而不愿实施负利率的官员呢?
回顾过去,各央行在沟通方面不乏失误。
这些是否是“沟通失误”我们无法得知,不过耶伦和伯南克当时料希望可以改变下其当时的措辞。
2014年5月:耶伦疑似犯了“六个月”错误。耶伦在其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美联储声明中“资产购买计划结束之后,联邦基金利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在当前目标区间内可能是适宜的”中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什么意思时,耶伦答道,“我们在声明中用了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一措辞。我们知道,有些难以对这一术语下定义。不过,这很可能意味着六个月左右。”
此后,她从未在美联储行动预期中设定时间框架。
2013年6月:伯南克的“削减恐慌”。伯南克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正在改善,“我们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很可能将放缓或适度购债,年中或明年早些时候结束购债。”
随后国债收益率大涨,股市下滑。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