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峰会,目前全球都对这次会议给予很高期望,有人甚至认为这次峰会会导致美元走向终结,其历史意义可以与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相媲美。但外汇市场似乎没有理会这些“理想主义者”一厢情愿的想法,尽管美国金融持续恶化并且联储还不断降息,但美元却不断走强。美元出现强势,资金向美国回流,对发展经济体而言不是幸事而是灾难,可能引发货币危机。
短期美元走强
美国金融系统不断爆出危机,并且经济的衰退已经出现,但美元短期却表现强劲,这说明资金在不断地从全球往美国回流,美元的霸主地位并没有因为次贷危机而出现动摇,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美国的金融机构出现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这些金融机构进行全球性收缩,把以前投资到全球的资金快速地收回,以确保母公司的现金流。资金收回导致其他经济体汇率急剧下滑,将进一步加剧资金从这些经济体汇出。
其二,在经济高涨的时候,投资者更多追逐投资收益率,会把资金投向收益率较高、风险也较高的经济体,但目前面临全球危机,投资者考虑得更多的是资金的安全性,这会导致更多的资金回流到经济规模大的经济体。
其三,目前还找不出一种货币或多种货币联合能与美元相抗衡,同时,目前金融危机对其他经济体的冲击并不会比对美国的冲击小。就目前的货币体系而言,欧元和日元是除美元之外影响力较大的全球性货币。从目前金融危机的演化来看,由于美国凭借美元的优势,使此次危机对欧洲和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比美国更严重。
因此,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元并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欧元和日元的冲击,20国集团领导人开会更多只会向美国提意见要求它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且就如何解决目前的危机困境将达成更多的共识,而不会考虑怎么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地位。
美元走强带来货币危机
由于美元的撤离导致一些国家本币的贬值,假若这些国家是发达经济体,本币的贬值并不会产生金融动荡,因为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通常以本币计值,而且期限较长,当发达经济体出现货币贬值的时候,贬值对其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非常有限。
但对于发展经济体则不同,本币的贬值则可带来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由于美元的货币购买力更加稳定,和本币相比,美元所面临的通货膨胀更低,这就导致发展经济体通常出现货币错配,即这些经济体的国债和一些企业通常发行以美元计值的债券,但他们的资产又通常以本币计值。
假如本币出现大幅贬值,作为国家层面来说,将面临国家破产的危险。因为国家在发行以美元计值的外债,当本币出现快速贬值,美元出现快速升值时,国家的债务负担将出现快速加重,以本币计算的国民收入折算成美元将出现急剧的减少,从而出现国家层面的负债状况恶化。
虽然一些发展经济体以巴塞尔协议的资本标准监管本国的银行,但这一发达国家制定的监管标准并没有注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货币错配现象。本币的贬值对存在货币错配的发展经济体的金融机构来说就是灾难。本币的快速贬值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通常用本币计值)出现快速恶化,银行将用更多的本币来偿还它的美元债务,同时由于本币的恶化导致它很难收回投放给国内企业的美元贷款。
发展经济体中的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通常发行美元债券。这些企业当遇到本币快速贬值时,国内企业以本币核算的债务负担将出现急剧放大,使他们面临无力偿清债务的困境。同时,大多数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本国货币计价,企业资产的本币价值并未上升,从而导致企业净资产下降。
因此,目前美元出现不断的强势,资金在向美国回流,对发展经济体而言并不是幸事,而是灾难。任何一次国际资本从发展经济体的撤离,给这些经济体带来的伤害都是致命的,例如1990年的台湾,1995年的墨西哥,1997年的东南亚,2002年的阿根廷等。
之前危机面临的是由于局部区域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本身的问题导致资金从这些经济体的撤离,其扩散效应有限,通过IMF的救助总能够解决这些经济体的燃眉之急。而目前全球面临的却是由于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导致资金从发展经济体的撤离,是一次全球性的收缩,尽管IMF在不断地救助,但其资金量有限。IMF积累的家底包括可供随时支配的资金在2000亿美元左右,此外还能迅速调集到额外500亿美元。从它的支出来看,IMF前期已经“借给”冰岛20亿美元、乌克兰165亿美元、匈牙利250亿美元,本周IMF决定将以新型贷款的方式为受到美国金融危机重创的国家提供至多1000亿美元资金。从IMF资金量和目前的支出不难发现IMF未来对危机的救助将面临有心无力的状况。
尽管如何对发展经济体的货币危机进行救助将会成为此次峰会的主题,但范围如此之广的危机,仅仅通过IMF有限的救助来摆脱并非易事。因此,对一些发展经济体来说,货币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很难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