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棕榈油周线止跌:是超跌反弹,还是趋势反转的前奏?)
汇通财经APP讯——周五(11月14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1月交割的基准棕榈油合约最终收于4125林吉特/吨,全周微涨0.39%,终结了连续四周的下跌态势。尽管周线勉强翻红,但市场仍被11月需求疲软与库存高企的阴云笼罩。
供需天平持续倾斜
雪兰莪经纪公司Pelindung Bestari总监Paramalingam Supramaniam指出:“11月需求走弱叠加林吉特走强持续施压市场,而高端库存居高不下使得底部确立愈发困难。”这一判断得到最新数据的支撑: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已连续八个月攀升,在10月末触及六年半高位,当月产量创十年来峰值完全抵消了出口激增的利好。更令人担忧的是,船运调查机构数据显示11月1-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出口较上月同期萎缩9.5%-12.3%,显示需求端未见起色。
结构性压力亟待化解
今年马来西亚产量预计将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分析师认为这一创纪录产出可能导致年末库存远超预期。与此同时,印尼棕榈油协会官员Fadhil Hasan预计,2026年印尼产量增速将放缓至3%-4%,较今年4%-7%的预估增幅明显收窄。虽然长期来看主产国增长动能减弱,但当前库存消化仍是市场面临的首要难题。
关联市场呈现分化格局
外围市场方面,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持稳,但棕榈油合约下挫0.8%;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豆油价格则小幅上扬0.44%。这种分化走势反映出不同植物油品种间的替代关系正在动态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原油价格当日大涨约2%,因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油库事件引发供应担忧。原油走强理论上会提升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吸引力,但这一传导机制在当前高库存环境下效果有限。
货币层面,林吉特兑美元汇率微跌0.1%,略微缓解了以美元计价商品的出口压力。但知名机构分析认为,汇率因素的边际影响已让位于基本面主导逻辑。
未来关注点与市场逻辑
当前市场核心矛盾仍集中在供给端。虽然本周价格企稳释放出短期企稳信号,但确立趋势性反转为时尚早。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三个维度变化:一是主产国出口政策的可能调整,二是原油价格持续走强对生物柴油需求的实质拉动,三是东南亚季节性减产幅度是否超预期。
值得警惕的是,若11月全月出口数据未能改善,库存压力可能推动价格再次下探。部分机构分析师提醒,当前任何反弹都需以库存有效去化为前提,在明确拐点信号出现前,市场或延续震荡筑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