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热点追踪 - 正文

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美国就业复苏只是一场“低端岗位”的垂死挣扎

来源:汇通网 2025-11-21 21:5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汇通财经讯——本文核心围绕美国2025年9月非农就业报告展开,重点分析联邦政府裁员对就业数据的影响、整体就业市场态势,以及各主要行业的就业表现与趋势

(原标题: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美国就业复苏只是一场“低端岗位”的垂死挣扎)

汇通财经APP讯——整体就业市场概况是9月非农就业总新增11.9万人,剔除联邦和州政府后新增10.6万人,前期数据有下修;平均时薪同比上涨3.8%,核心劳动年龄劳动参与率维持历史高位,失业率升至4.4%,符合美联储预测。

各行业就业分化明显:医疗保健和社会救助、休闲和酒店业等行业持续新增就业且部分创历史新高;专业和商业服务、制造业、信息业等则出现就业下滑;零售业、建筑业等呈现温和增长或小幅波动,不同行业受自动化、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呈现差异化走势。



但这一数据尚未包含今年春季约10万名联邦政府文职人员接受的“延迟辞职”协议——他们的薪资发放至9月30日。由于这些人9月仍在薪资名册上,10月1日才正式离职,这部分裁员将反映在下次(11月发布的)非农就业报告中,而原定于10月发布的报告已因政府停摆取消。

州政府自1月以来已裁员2.5万人,其中9月增加了1.6万人(截至8月,州政府累计裁员4.1万人)。

政府薪资名册不包含政府承包商员工,这类员工被归入私营部门类别(如“专业和商业服务”)。今年该类别就业人数出现了一些下滑,但无法确定其中有多大比例源于政府削减支出。

因此,剔除联邦和州政府后的9月非农就业人数较8月增加10.6万人,6月曾出现零增长,此后该趋势已逐步回升(图表中蓝色柱形)。

过去三个月,这一指标共增加16.1万人。剔除月度波动的三个月平均值增长5.4万人(红色线条)。



9月联邦政府文职就业人数减少3000人,降至292万人,回到2023年6月的水平。

联邦政府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降至1.82%,为1939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9月非农就业总人数较8月增加11.9万人,达到1.596亿人。7月和8月的数据合计下修3.3万人。

过去三个月累计新增就业18.7万人,同期联邦政府裁员2.5万人,州政府裁员1.2万人。三个月平均新增就业人数升至6.2万人(红色线条)。



10月的政府停摆并未影响9月报告的数据收集工作,仅导致报告发布延迟,但直接取消了10月报告。美国劳工统计局今日解释称,10月数据将纳入11月报告:

“9月机构调查数据既包括停摆前按常规时间表收集的信息,也包括停摆期间企业通过电子方式自行上报的9月数据。因此,本次9月(2025年)数据初步发布的机构调查回收率(80.2%)高于往常水平。”

9月平均时薪较8月上涨0.25%(年化涨幅3.0%)。三个月平均时薪年化涨幅为4.0%,略有加速。自4月以来,这一三个月平均值呈现波动走势。



与去年同期相比,9月平均时薪上涨3.8%,较前两个月略有放缓,但仍远高于疫情前的薪资增长水平。



9月核心劳动年龄人口(25-54岁)劳动参与率维持在83.7%,与8月持平,处于历史高位。

劳动参与率反映的是总人口中已就业或正在寻找工作的比例。当人们退休并停止找工作时,他们会退出劳动力市场,但仍属于总人口的一部分。约15年前开始的婴儿潮一代退休潮仍在持续,这一趋势拉低了整体劳动参与率——这些退休人员仍在总人口统计范围内,但已不再计入劳动力市场。

核心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则排除了婴儿潮一代退休带来的影响。



9月失业率(U-3)升至4.4%,虽仍处于历史低位,但较近年水平已有明显上升。

这一数据与美联储的预测一致。在9月会议上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摘要》(SEP)中,美联储预计2025年底失业率将达到4.5%。

尽管第三季度通胀加速且经济“稳健”增长,但失业率上升仍是美联储担忧劳动力市场并实施降息的原因之一。

失业率的计算方式为: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总人数(就业或正在找工作的人数)。



各主要行业就业趋势解析

各行业就业人数按工作地点划分,该地点的主要业务活动决定其行业类别。例如,亚马逊物流中心的员工归入“运输和仓储”行业,而非“零售”行业——关键取决于具体工作地点的业务性质,而非所属公司。

医疗保健和社会救助


总就业人数:2350万人

三个月平均新增:+5.6万人



专业和商业服务:包括主要从事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企业管理、行政支持及废物管理与修复服务的机构


该类别涵盖科技和社交媒体相关岗位。

多年前开始的人工智能应用普及也被认为是该行业就业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2021年至2022年的就业激增被证实为过度招聘,随后企业逐渐清醒并开始裁减这一时期新增的过剩人员。

总就业人数:2250万人

三个月平均变动:-1.7万人



休闲和酒店业——包括餐厅、住宿、度假村等


在疫情封锁期间就业人数暴跌后,该行业就业已完全复苏并持续增长:

总就业人数:1710万人,创历史新高

三个月平均新增:+2.9万人



零售业:包括商场、汽车经销商、杂货店、加油站等实体店员工,以及市场等其他零售场所工作人员


不包含电子商务运营、司机和仓储员工等科技相关岗位。

该行业很大一部分面临电子商务的冲击,数十家大型零售商已通过破产法庭清算,自2016年起,我们在《实体店崩溃》系列报道中已记录了部分案例。受商场就业人数下滑影响,该行业就业自2017年起开始长期下降,全国各地的商场逐渐沦为“僵尸商场”。表现良好的实体店零售商主要是销售食品杂货、汽车、汽油及其他受电子商务冲击较小的产品的商家。

总就业人数:1560万人

三个月平均新增:+0.8万人



制造业:自动化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推动自动化迈向更高水平。

自动化取代了大量从事重复性体力劳动的人力,如今的制造业岗位通常要求较高的技能水平,其中包括科技相关岗位。

总就业人数:1270万人

三个月平均变动:-1万人



金融活动(包括金融和保险,以及房地产租赁、租赁、买卖和管理)


由于住房销售连续三年下降25%,抵押贷款发放量降幅更大,大量房地产经纪人、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和经纪人员工已退出该行业,这一趋势在此数据中有所体现。

总就业人数:920万人,创历史新高

三个月平均变动:-0.3万人



建筑业(涵盖各类建筑,从独栋住宅到高速公路)


住房和写字楼领域的建筑业受需求不足冲击,但其他领域建筑业表现强劲,数据中心、工厂和发电厂的建设正蓬勃发展,同时市场抱怨熟练劳动力短缺。

总就业人数:831万人

三个月平均新增:+0.1万人



运输和仓储


总就业人数:670万人

三个月平均新增:+0.1万人



批发贸易


总就业人数:620万人

三个月平均变动:-0.1万人



“其他服务”:包括设备和机械维修、宗教活动推广或管理、捐赠、宣传、干洗、洗衣服务、个人护理服务、殡葬服务、宠物护理服务、照片冲印服务、临时停车服务和交友服务。
总就业人数:605万人

三个月平均新增:+0.7万人



“信息业”:包括主要从事网络搜索门户、数据处理、数据传输、信息服务、软件出版、影视录音、互联网广播及电信业务的机构


该类别涵盖疫情期间经历过度招聘的科技和社交媒体公司的工作场所,这些公司已承认过度招聘并已采取纠正措施。多年来,人工智能已对这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总就业人数:293万人

三个月平均变动:-0.4万人



艺术、娱乐和休闲


总就业人数:273万人,创历史新高

三个月平均新增:+0.8万人



联邦政府


总就业人数:292万人

三个月平均变动:-0.8万人



州政府:州政府就业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医疗保健领域,急救人员和执法人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总就业人数:550万人

三个月平均变动:-0.4万人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就业主要集中在各级教育(从学前教育到社区学院和职业学校)、医疗保健和执法领域


总就业人数:1520万人

三个月平均新增:+1.8万人



总结:


通过上面图表可以看出,岗位质量低到尘埃里——几乎全靠政府和“输血”+低薪服务业吊命

11.9万的新增岗位里,真正有含金量的几乎没有。

这种就业复苏,类似是“低端岗位+政府兜底”的最后挣扎。

同时医疗行业这5.7万新增里,有相当比例其实是医院为了防止外籍护士、技师被ICE(移民海关执法局)突击带走,而紧急提供的“签证担保+绿卡赞助”岗位。

Indeed平台数据显示,提供移民赞助的医疗岗位占比已从2021年的不到8%飙升到现在的32%。

值得注意的是《平价医疗法案》额外350亿美元补贴将在12月31日彻底到期,预计将导致2200万美国人医保保费暴涨30%-80%,医院财务瞬间承压。这些“临时救命岗位”大概率会在2026年一季度集中消失,形成新一波裁员潮,到时候医疗行业可能从“吸纳就业大户”变成“裁员大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